云开平台网站登录入口网址
CN ∷  EN
产品展示

清热生津,凉血止血——地黄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4-11-04 16:57 点击: 169

地黄

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。主产于河南。秋季采挖,除去芦头、须根及泥沙,鲜用;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。前者习称“鲜地黄”,后者习称“生地黄”。切厚片。鲜地黄以粗壮、色红黄者为佳;生地黄以切面乌黑者为佳。

性状特征:

鲜地黄

呈纺锤形或条状,长8〜24cm,直径2〜9cm。外皮薄,表面浅红黄色,具弯曲的纵皱纹、芽痕、横长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。肉质,易断,断面皮部淡黄白色, 可见橘红色油点,木部黄白色,导管呈放射状排列。气微,味微甜、微苦。

生地黄

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,中间膨大,两端稍细,有的细小,长条状,稍扁而扭曲,长6〜12cm, 直径2〜6cm。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,极皱缩,具不规则的横曲纹。体重,质较软而韧,不易折断,断面棕黄色至黑色或乌黑色,有光泽,具黏性。气微,味微甜。

【性味与归经】

鲜地黄甘、苦、寒。归心、肝,肾经。生地黄甘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
【功能与主治】

鲜地黄清热生津,凉血止血。用于热病伤阴,舌绛烦渴,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,咽喉肿痛。生地黄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用于热入营血,温毒发斑。吐血衄血,热病伤阴,舌绛烦渴,津伤便秘,阴虚发热,骨蒸劳热,内热消渴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鲜地黄 12~30g。生地黄 10~15g。

【效用分析】

地黄甘寒质润,苦寒清热,入营分、血分,为清热凉血止血,养阴生津的要药,故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,壮热烦渴,神昏,口干舌绛,及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者。

地黄又具清热养阴,生津止渴的功效,故可用治热病伤阴所致的舌绛烦渴,津伤便秘,内热消渴。地黄入肾经,又能滋阴降火,用于阴虚发热,骨蒸潮热,及温病后期,余热未尽,阴液已伤,夜热早凉,舌红脉数者。

【配伍应用】

1. 地黄配牡丹皮

地黄具有清热,养阴,凉血之功,重在滋阴,使阴生而易于退热;牡丹皮功善凉血祛瘀,兼能透散,使热退则利于阴复。两药伍用,凉血散瘀,清热养阴功效增强。适用于阴虚血热之吐血、衄血,及热病后期,邪热未尽,阴液已伤之夜热早凉。

2. 地黄配熟地黄

地黄甘寒质润,重在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;熟地黄甘而微温,重在养血填精,补益肝肾。两药伍用,可增强补血凉血,滋阴生津的作用。适用于血虚兼血热所致的崩漏,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、遗精以及阴虚精亏所致的消渴、便秘等。

3. 地黄配玄参

地黄长于清热生津,凉血止血;玄参长于滋阴降火,凉血解毒。两药伍用,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之力增强。适用于热入血分之吐血衄血,发热谵语,热病阴伤之心烦口渴,虚火上炎之咽喉肿痛,阴虚内热之消渴证。

4. 地黄配乌梅

地黄甘寒质润,能清热养阴;乌梅味酸性平,能生津止渴。两药伍用,酸甘化阴,养阴生津之功增强。适用于阴虚内热之消渴及暑热伤阴之口渴多饮,烦热。

5. 地黃配墨旱莲

地黄能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;墨旱莲能滋阴泻热,凉血止血。两药伍用,清热养阴,凉血止血作用增强。适用于肺痨咳血及血热妄行之出血证。

【鉴别应用】

1. 鲜地黄与干地黄

两药均味苦甘而性寒质润,能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,润肠通便,主治温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,温毒发斑;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,便血崩漏,斑疹紫黑;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、内热消渴及阴虚肠燥便秘。

然鲜地黄多汁,苦重于甘,清热凉血生津效佳,热甚伤津者多用。干地黄质润,甘重于苦,清热力稍差而长于滋阴,阴虚血热,骨蒸潮热多用。

鲜地黄 干地黄

2. 地黄与知母

两药均味苦甘性寒,能清热养阴,生津润燥,用治热病烦渴,骨蒸潮热,阴虚消渴,肠燥便秘。然地黄属清热凉血药,长于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,多用于温热病,热入营血,血热妄行之斑疹吐衄,或阴血不足兼血热者。

知母属清热泻火药,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,主治外感热病,高热烦渴;又能清泻肺火,滋阴润肺,治肺热咳嗽,痰黄黏稠或阴虛燥咳,干咳少痰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脾虚湿滞,腹满便溏者慎用。

【本草摘要】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“主折跌,绝筋,伤中,逐血痹,填骨髓,长肌肉,作荡除寒热积聚,除痹。生者尤良。”

2.《珍珠囊》“凉血,生血,补肾水真阴。”

3.《本草经疏》“此乃补肾家之要药,益阴血之上品。”

4.《本经逢原》“内专凉血滋阴,外润皮肤荣泽,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。”

【方剂举隅】

1.清营汤(《温病条辨》)

药物组成:水牛角、生地黄、玄参、竹叶心,、麦冬、丹参、黄连,金银花、连翘。

功能与主治:清营解毒,透热养阴。适用于热入营分证,症见身热夜甚,神烦少寐,时有谵语,目常喜开或喜闭,口渴或不渴,斑疹隐隐,脉细数,舌绛而干。

2.青蒿鳖甲汤(《温病条辨》

药物组成:青蒿、鳖甲、生地黄、知母、牡丹皮。

功能与主治:养阴透热。适用于温病后期,邪伏阴分证,症见夜热早凉,热退无汗,舌红苔少,脉细数。

3.导赤散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

药物组成:生地黄、木通、生甘草梢。

功能与主治:清心利水养阴。适用于心经火热证,症见心胸烦热,口渴面赤,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;或心热移于小肠,小便赤涩刺痛,舌红,脉数。

4.清胃散(《脾胃论》)

药物组成:生地黄、当归、牡丹皮,黄连、升麻。

功能与主治:清胃凉血。适用于胃火牙痛,症见牙痛牵引头疼,面颊发热,其齿喜冷恶热,或牙宣出血,或牙龈红肿溃烂,或唇舌腮颊肿痛,口气热臭,口干舌燥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

审稿专家: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刘锐锋 主任药师

作者: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主任药师 廖础欣

最新资讯
推荐资讯